1939年春季,抗日局势处于关键阶段,萧克接到任命,前往平西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,统一领导平西、平北和冀东三地抗日武装斗争。萧克未携带部队,仅带领已被任命为参谋长的程世才及数十名抗大学员前往赴任。当时平西地区存在高志远的冀东抗联支队、宋时轮支队和邓华支队三支部队,萧克以此为基础组建冀热察挺进军,并成立军政委员会。该委员会由五人构成,分别为萧克、宋时轮、邓华、马辉之和伍晋南。高志远因非党员未进入,伍晋南由宋时轮支队政治部主任升任挺进军政治部主任,占据军政委员会席位,程世才则被排除在外 。
图片
萧克
萧克组建挺进军后,着手进行整军,目标是将挺进军发展为与晋察冀平级的大单位。然而整军过程中,局势急转直下。三个支队司令中,高志远被处决,宋时轮和邓华先后离开平西。冀热察挺进军兵力从组建时的三个支队缩减为四个团,能打硬仗的将领仅剩程世才。宋时轮和邓华离开后,军政委员会出现两个空缺名额,按常理程世才应进入,但萧克未作此安排,名额持续空缺。不久后,萧克在晋察冀第4分区抗大二分校遇到老乡徐德操,邀其到平西参谋军事,徐德操到任后担任参谋长并进入军政委员会,程世才在平西的处境愈发尴尬。
图片
萧克
程世才意识到在平西难有发展空间,主动申请前往平北开创局面,萧克将7团交给他。此前冀东抗联支队余部编成的10团已被派往平北,但因高志远被处决,10团人心涣散,作战意志薄弱。平北日伪军势力强大,且部队缺乏根据地支持,后勤无保障,战略回旋余地小。
图片
程世才
程世才虽带领7团作战,但最终未能在平北站稳脚跟,被迫退回平西。敌人追击而来,萧克命程世才率9团退敌,程世才与敌人激战数日,双方各伤亡数百人,敌人撤退。从战果看,在兵力火力均处劣势下达成战损比一比一,可称胜仗,但萧克认为战术运用不当致部队伤亡大,对程世才提出批评。
图片
程世才
经此一役,程世才选择离开平西返回延安。他离开后,萧克手中再无能打之将,冀热察挺进军处境日益艰难,最终在1942年春节被撤销番号。
程世才在回忆录中对平西两年经历简略提及,萧克的回忆录对这段经历也描述较少。对于程世才未受重用,存在不同观点。有人认为,当时军事战略布局及组织安排有其复杂考量,萧克的人事决策是从整体抗战局势出发;也有人觉得,程世才多次展现军事才能,却未获相应重视,萧克的安排或存在欠妥之处,而挺进军番号被撤,究竟是人事安排不当影响作战,还是整体局势所迫,这一系列问题都引发诸多思考与讨论 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