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员张莉
代送最后100米,小孩跑楼业务火了。
据媒体报道,近日,深圳街头出现小孩跑楼代送快递、外卖的现象。这些孩子多为8至14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,胸前挂着收款二维码,在高峰期帮外卖、快递员跑腿,每单赚取1至2元,引发了网友热议。
从表面上看,这似乎是一场“多赢”的社会实践。家长希望通过“代送”让孩子学会独立、进而理解劳动价值,这种教育理念值得肯定。快递员等省去等电梯、找客户的时间,也很乐于将订单交给孩子们。
初衷虽好,但其中的安全风险被远远低估。尽管家长声称孩子对附近很熟悉,但城市环境的复杂性远超孩子认知。儿童在车流密集的街头奔跑送餐,甚至与陌生人对接,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。一旦发生交通事故、迷路或遭遇意外,责任该由谁承担?
再者,快递行业本就存在时间压力,部分骑手为赶时效,将订单转交给未成年人,实际上是把职业风险转嫁给了孩子。根据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明确规定,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动,而代送显然涉及交通、陌生人接触等多重风险。
家长和快递员或许认为“只是跑个腿”,但若发生意外,法律上很难界定责任的归属,是家长的监护失职?平台公司的违规转包?还是城市管理部门的监管疏漏?
社会实践应匹配儿童能力,而非满足成人便利。家长鼓励孩子体验劳动、理解金钱价值,可以用更加安全的方式。毕竟,锻炼的意义是成长,而非冒险。
发布于:河南省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